對不同的毒蛇,防治的方法也有所區別。只有正確識別毒蛇,才能進行對癥防治!
毒蛇的標志器官是毒牙,按其形態,可以分為溝牙和管牙,按其在上額骨著生的位置, 可分為前毒牙和后毒牙。但是這種鑒別在應用上很不方便。另一種方法是從蛇的外形和色斑上來鑒別!
通身綠色為主:竹葉青。分布我國南部,長江流域,受驚時逃跑。咬傷癥狀相對較輕!
通身黑色為主,豎起,扁頸:眼鏡蛇。分布我國長江以南,性情兇猛,能長時間對峙,噴射毒液,但 不主動襲擊人。咬傷癥狀為傷口組織壞死,胸悶,高熱,呼吸困難!
通身黑褐色為主,豎起,扁頸:眼鏡王蛇。分布我國南方。性情兇猛,為毒蛇中體型最大的。主動襲擊,緊咬不放。癥狀為發病特急,很快死亡,碰到這類蛇咬傷,除積極搶救外,還要祈禱好的運氣!
背面黑色,有許多白橫紋:銀環蛇。分布長江以南,受驚時逃跑,但太近時會張口咬人。咬傷多見。傷口不腫、不痛,數小時后全身癱瘓,呼吸停止!
背面黑色,有許多黃橫紋:金環蛇。分布長江以南。其余類似銀環蛇!
通身棕褐色為主,頭大,三角形:蝮蛇。分布全國各地甚至生活于海拔4000 米的麗江雪山上。受驚時多逃跑,不主動襲擊。癥狀發病兇,全身出血,傷口劇痛、組織壞死!
通身棕褐色為主,頭大,三角形,鼻子上翹(看上去象叼個煙頭):尖吻蝮(五步蛇) 兇狠,主動襲擊,癥狀發病兇,全身出血,傷口劇痛、組織壞死!
通身棕褐色為主,頭三角形略長:蝰蛇。受驚時,能長時間對峙。癥狀類似五步蛇!
被咬傷后沒有把握識別毒蛇時,應盡量把毒蛇打死帶回。一般不贊成打蛇,也沒有打蛇的實踐經驗,但是對一些蛇,如眼鏡蛇等,用衣服蓋住蛇身應是有效的。